历史的温度2

张玮
自序 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第一本《历史的温度》出了才半年,第二本就又要付印了。 记得在第一本书出版后不久,参加了一场活动,主办方在介绍我的时候,在“媒体人”的头衔之后,忽然加了个“作家”——当时在台下的我,一下子没缓过神来。 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叫我“作家”。 但后来想想,大概也应该勉强算是一个作家了吧,因为通过写“馒头说”微信公众号和第一本《历史的温度》,我确实幸运地拥有了一批还算喜欢读我文字的读者。 承蒙大家厚爱,截至我写这篇序的时候,第一本《历史的温度》在半年的时间里,已经加印了10次。而在微信后台的消息里,读者拍给我的《历史的温度》的封面照片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其中,有不少原本就是“馒头说”的读者,他们买到书后,想和我分享。 也有不少,是原本并不知道“馒头说”微信公众号的人,在书店买了《历史的温度》,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又成了“馒头说”的读者。 有的读者,还会给我发来他们在公共场合拍到的有人在读《历史的温度》的照片,我印象中,有好几张照片,是有人在地铁车厢里看《历史的温度》——那一刻我挺不好意思的,因为书很厚也很重。 而一转眼,《历史的温度2》又要来了。 这次的书名,沿用了第一本,倒不是懒得再想新书名了,而是觉得,“温度”这个词,还是挺贴切的。 在收录的文章方面,第二本一共收录了“馒头说”的36篇文章——还是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但我始终觉得,经过装帧、设计和排版,拿在手里的纸质书阅读体验是永远不可替代的。说句可能有点不要脸的话,我自己有时在翻《历史的温度》时,也会不知不觉看进去——这可能就是纸质书的魅力吧。 而第二本之所以比第一本少了4篇,是因为这一本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刊登读者评论——没有你们的支持,“馒头说”也不会有今天,所以希望尽可能地让更多读者评论呈现在书中。 当然,即便如此,《历史的温度》这本书应该也是市面上相同类型中比较厚的一本了,以至我和出版社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