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德] 鲁道夫·奥伊肯
译者序 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旧译倭铿),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846年1月5日生于东弗里斯兰的奥里希城。曾在格丁根大学学习语言学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后,在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教书。1871年被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哲学教授,1874年改任耶拿大学教授,此后一直在那里工作,1920年退休。1926年9月15日去世。他曾于19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奥伊肯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出版后在德国思想界反响热烈,而且都很快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他的主要著作有:《近代思想主潮》(1878)、《精神生活的统一性》(1888)、《大思想家的人生观》(1890)、《为精神生活的内容而战斗》(1896)、《宗教之真理》(1901)、《一种新人生观大纲》(1907)、《生活的意义与价值》(1908)、《知识与生活》(1912)、《当代伦理学与精神生活的关系》(1913)、《自传》(1921)等。在这些著作中,奥伊肯论证和阐发了一种唯心主义的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法等国非常流行,它以当时最时髦的研究论题即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人的价值、人的历史文化作为理论对象,强调生命的精神创造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强调人文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形成了一股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相抗衡的普遍思潮。这一思潮包括不少理论派别,最重要的有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为代表、带有生物学倾向的生命哲学学派和以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等人为代表、更加注重社会历史领域的生命哲学学派。在20世纪头20年里与狄尔泰齐名的奥伊肯,作为当时一位颇有影响的生命哲学家,所倡导的是一种历史-文化倾向的生命哲学,用他自己的说法,可称之为精神生活的哲学。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 奥伊肯不是一个用理性构造体系的哲学家。他把自己哲学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