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和声 基础篇

叶小胖
前言 与一些教材相比,本书或许是一本长到有些啰嗦的和声书。并非笔者做不到“惜字如金”、“全是干货”,而是有意如此。因此在正文开始之前,有必要先说明几个问题。 1. 音乐是声音的“语言”。与人类语言类似,音乐理论是对过去实践的提炼,充满着约定俗成、经验总结。因此,本书更像是一本综述,重在介绍前人是怎么想的、摸索出了什么规律、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而非不加解释、像工具书一般罗列结论。对喜欢“短平快”风格或希望通过薄薄的规则、套路、“公式大全”速成音乐的看官来说,本书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2. 不同的语言可以描述同一事物,音乐也一样,存在着不同的理论流派,以及历史的、文化的、个人的因素,很多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正确的答案。本书虽以西洋传统的调性和声为基础,但传统和声本身就有多种版本,更不用说后起的、更加自由的爵士等技法了。因此本书只能力求兼顾,一些讨论更是纯属个人观点。对要参加专业理论考试的读者,请注意甄别与“权威”教材、“标准”答案的差异,以免影响成绩。 3. 音乐时刻都在发展,不断有新的事物涌现。既有理论只能作为参考,没有“绝对普适”、“永远正确”的公理定律。音乐的问题永远有新知、永远有例外,需要自由开放的心态。如果把一家之言奉为圭臬,指望靠一套理论打遍天下,无异于画地自限。因此,本书不追求、也不可能给读者一个“终极真理”,请您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需要对每句话、每个观点都深信不疑。一定记住,理论不是用来死记硬背、亦步亦趋的,而是用来格物穷理、随机应变的。 4. 应试教育或许需要强迫症般地“研究”课本,恨不得一个字、一张图、一个标点都了熟于心,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书籍不必如此精读。作者行文需要考虑尽量多的受众,尤其是没有和声基础的读者,必然会有一些相对“傻瓜”的内容;另外站在学术的角度,一些看似单纯、显然的问题,深入探讨下去可能并不简单。本书借助电子书的优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