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插图本)

(清)吴趼人 张友鹤 校注
前言 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末吴沃尧著,是一部著名的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黑暗的小说。 这种暴露性的小说,在清朝末年义和团起义失败之后,盛行一时,第一部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接着就是这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两部代表作打开了道路,后来类似的作品,便风起云涌地出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把这种小说叫做“谴责小说”。他指出:清王朝自嘉庆(一七九六——一八二〇)以来,虽然先后镇压了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的起义,但在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当中,却一次一次地遭到可耻的失败,暴露出这个腐朽的王朝完全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于是,“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鲁迅先生把谴责小说的盛行,看作是当时人民对清朝政府绝望后的鞭挞,这是非常正确的。清王朝对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这就表明它决心顽固到底,对于温和的改良的要求也不能容忍。紧接着两年之后,清王朝又狡猾地利用了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义和团起义,借以排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影响,而当帝国主义侵略联军打进来的时候,又无耻地出卖了起义的农民,在农民的血泊当中,实行所谓“宁赠友邦,不与家奴”,这就表明清王朝乃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工具,为虎作伥的祸首。这样一来,中国人民面前便有了两份有力的反面教材,教导着一个革命的真理:清朝政府是“不足与图治”的,对付之道,只有“掊击”,干脆推翻它,消灭它。谴责小说便是作为“批判的武器”,出现在那样一个迫切要求着“武器的批判”的时候。 谴责小说里面,清王朝的整个统治机构及其统治下的整个上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