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上(插图本)

[清]李宝嘉 著 张友鹤 校注
出版说明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1867—1906)作,是清末“谴责小说”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谴责小说”这个名字,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提出来的。鲁迅先生深刻地分析了这类小说在清末盛行一时的原因:“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这就是说,谴责小说的盛行,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当中的觉悟水平。当时中国人民,是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之中,在希望清朝政府振作图强、抵御外敌的道路宣告失败,而撇开清朝政府、用群众的革命武装直接向侵略者进行斗争的道路又相继失败之后,开始认识到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统治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本国黑暗统治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官场现形记》正是这样情势之下的产物。正如鲁迅先生说:“时正庚子,政令倒行,海内失望,多欲索祸患之由,责其罪人以自快,宝嘉亦应商人之托,撰《官场现形记》。” 这部小说,集中地暴露了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统治机构内部的腐朽情况。鲁迅先生说,“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头绪既繁,脚色复夥,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书中出现的那些官僚,昏聩糊涂,卑鄙龌龊,达到极点;他们压迫人民,剥削人民,严酷暴虐,也达到极点。但是,作者并没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艺术概括,写作态度上也有迎合时势、哗众取宠的成分。鲁迅先生也指出:“然臆说颇多,难云实录,无自序所谓‘含蓄蕴酿’之实,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