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集)

黄世中 编著
图片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博爱一带),祖父时迁居郑州荥阳。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因卷入朋党斗争,终生沉沦使府,郁郁而逝。他的诗抒写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反映了晚唐的政治斗争和衰亡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他同情人民的疾苦,于文、武、宣三朝,堪称“诗史”。其所独创的无题诗,与感怀、咏史、咏物诸篇,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绵邈,沉博绝丽,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呈现一种凄艳隐秀的艺术风格,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清初吴乔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围炉诗话》卷三) 前言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博爱),祖父时迁居郑州荥阳(今郑州荥阳市)。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因卷入朋党斗争,终生沉沦使府,郁郁而逝。他的诗抒写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反映晚唐的政治斗争和衰亡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同情人民的疾苦,于文、武、宣三朝,堪称“诗史”。他所独创的无题诗,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绵邈,沉博绝丽,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清初吴乔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围炉诗话》) (一) 李商隐出身于下层官吏之家,三岁时随父亲至浙东孟简幕府(绍兴),约三年转至浙西李翛幕(镇江),在江南生活了六七年。十岁时父丧,躬奉板舆,返回荥阳,“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过着“佣书贩舂”的生活。(《祭裴氏姊文》)少年李商隐勤奋攻读,求师问道,以期将来能报效朝廷。然而唐帝国进入晚期,各种矛盾交织,已是残阳夕照,无可挽回。李商隐有理想,有抱负,希望自己能匡国理政,回转天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