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金瓶梅》

许铎
鲁迅先生在评价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时说,“自有《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其实,我觉得,这句评语安《金梅瓶》头上,倒更为妥帖。因为“《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刘继兴:《毛泽东轶事》)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创的功业应该落在《金梅瓶》头上。或许正因为此,清康熙年间的著名评点家张竹坡才称《金梅瓶》为天下“第一奇书”。 在《金梅瓶》出现之前,我国的古典长篇小说,或演绎历史纷争,再现帝王将相的风云业绩;或传奇草泽英雄,褒扬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忠义信念;或漫记神魔故事,描绘神仙魔怪的奇异行径。这些长篇小说大都是在历史记载和话本的基础上,逐渐推演,经世积累,最后由文人增删完善再创作而成。其内容虽不同寻常、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显然远离普罗大众的现实生活。普通人读之再三,恐怕也不会有“镜像”之感。 《金瓶梅》则不然。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独立创作完成的古典长篇小说,而且抛开历史演义、神魔传奇,首次着眼于描写市井世界和普通人的凡庸生活。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其各尽人情,莫不各得天道。即千古算来,天之祸淫善福,颠倒权奸处,确乎如此。读之,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 因为“各尽人情”,“各尽其道”,“摹神肖影,追魂取魄”,所以,尽管《金瓶梅》成书于约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时间,但现代人读之,却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会觉得《金瓶梅》中的某些人物仿佛“投胎转世”一般仍活灵活现地生活在自己身边,而且还活得那么富有生气,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赵莹:《旧唐书·魏徵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