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

[美]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重要的时刻总是那么软弱——重看《纯真年代》 梁永安 “单身节”前夜,在首尔,把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又看了一遍。本来只打算重新看看其中几个片段,一开了头却停不下来,很凝重地看完了。这个电影是根据伊迪丝·华顿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很想再翻翻小说原著,但人在异国,中文版无处可寻,于是从亚马逊下载英文版,与电影的几个镜头段落对比着读。 自己也有些不解,在一个生造出来的奇怪“节日”前夕,怎么会蓦然想到这个电影?读到小说的结局,看到一段久别重逢的文字,才恍然大悟:“沧海桑田由此可见。今天的人们太忙碌——忙于各种改革和‘运动’,忙于各种风潮、崇拜和无聊活动——再没有工夫理会邻居家的事情。万千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旋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万花筒中,某个人的过去又算得了什么?” 伊迪丝·华顿是在1921年写下这段文字,那时一战结束,消费主义的新浪潮腾腾升起,精雕细刻的“老日子”恍若隔世,人们都席卷在万商更新、人人购买的欣悦中。在一个天天被陌生的年代里,“过去”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无暇回望,也不值得判断。作为在上流社会的生活中历经沧桑的贵族遗绪,华顿显然对社会大众这种一往无前的文化决绝怊怅若失,她要溯流而上,把发黄的历史重新拉到公众眼前,于是她写了《纯真年代》。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主要人物只有三个,都是贵族圈里的年轻人:律师纽兰·阿切尔、女孩梅·韦兰和她的表姐艾伦·奥兰斯卡。纽兰曾经暗恋艾伦,但艾伦嫁给了一个很有“艺术气质”的波兰贵族。暗恋的那个人轻轻地走了,这种事在男孩的成长中很多很多,谁见过男人娶了自己的暗恋呢?正常的成长总是又遇上一个女孩,一下子打开人生叙事的正篇。纽兰也是这样,他相遇了梅,很自然地喜欢她的美丽和青春活力,进入到相恋、订婚的轨道。偏偏这时候艾伦从欧洲返回纽约,并且要跟风流的丈夫离婚。这个举动十分不寻常,它打破了纽约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