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情绪的力量

[美] 珍妮弗·泰兹
译者序 食物爆炸时代的饮食和身心健康 与其说这本书是“生逢其时”,更贴切的描述恐怕是“应运而生”。本书触及了两个在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情绪”,另一个是“饮食”。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先谈谈“饮食”。食物过量危害健康的问题在30年前的中国或者60年前的美国恐怕还很少有人面对,但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公害”。当今世界是个物质丰盈的世界,对大多数人,包括正在阅读本书的你而言,食物是味美价廉的,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食物也变得随时随地唾手可得,是诱惑,更是威胁。 今天,几乎对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健康都是一大问题,中国也难以幸免。很多西方国家的医生、营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慨叹:当面对西方的肥胖和相关致死疾病以及巨大的健康开支时,能给出的最有效的常识性建议是:“亚洲饮食”。但是我们回头一看,便惊讶地发现,亚洲人自己现在吃的也不是“亚洲饮食”,而改成“欧美饮食”了。于是,亚洲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迅速地在过量饮食导致的相关疾病领域“紧追不舍”,如今已经能在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方面跟欧美相提并论了。其实,营养专家所谓的“亚洲饮食”,也就是以五谷杂粮和生鲜蔬菜水果为主、以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为辅,在日常家庭烹饪和聚餐中很少有人工化学合成食品和添加剂的饮食。所以,多数真正营养专家给出的建议,主要是针对饮食的内容,也就是吃什么,如果大家能做到,当然极好。 “吃什么”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向,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至少同等重要的面向,就是“怎么吃”。意大利菜和法国菜在美国极为流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这两个菜系其实并不健康,因为其中都有精致面粉,即高热量、低营养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黄油,即高热量的饱和脂肪酸,而且这两国的食客爱喝果汁、吃甜点。这种组合本来应该是“健康杀手”才对,但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美国人口的超重比例之高世人皆知,而意大利和法国民众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