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野,阳光,众鸟归来

[美] 约翰·巴勒斯
序 这是一本主题为鸟类的书,或者更恰当地说这是一份走入鸟类学研究领域的邀请函,作者的目的是想唤醒并激发读者对自然史这一分支的兴趣。 我写这本书是因为对鸟类的爱和熟知,写作过程比较轻松自如,尽管在精确的科学精神上有所欠缺,但我在任何情况下都未罔顾事实,并没有放任想象去为事实添油加醋而误导读者。比起学术研究,我在树林中收获的更多。事实上,我所提供的是一份严谨、细致入微的对事实的观察记录,所以这本书记录的都是真实的。不过,在鸟类学上我最感兴趣的是追求、追逐与探索,这类活动的特点与狩猎、捕鱼以及其他野外活动类似,都是我带着眼睛、耳朵一起出发。 曾经有一位诗人问我:“如果没有猎枪,你能说出所有鸟的名字吗?” 我还真没那个自信说我能。 但我能做到的是,告诉人们我所看到的浩渺天空和大地、我所听到的黎明时分麻雀在赤杨树枝上高歌。换句话说,我只是呈现一只活生生的鸟——在树林中,或在田野里——与它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相融,而不是呈现一个被填充和归类的标本。 我一直在想怎么给这本书定名最为恰当。但是这个愿望很难实现,思来想去,脑子里终于出现了一个词——“延龄草”,这是一种白色的植物。它在林中开放,标志着众鸟归来。 修订版序 这本书新版之际,我要对读者们说些什么呢?或许,什么都不用说。我们彼此已经十分了解。 想必你已经了解并接受了我,为此,我心存感激。与其赘言,不如闲聊。 这本书出版至今,近二十五年了。写完它,我又度过了许多岁月,其他集子接连出版。但要问我具体出版了多少,我还真需要停下来数一数。一位母亲,不用数就知道她有几个孩子。一些落后的土著人,扳着指头只能数到五,但知道自己有多少家禽与牲畜。因为他们的心总是牵挂着,所以记得住每个孩子、每头牲畜的特征。 一个作者,和母亲、土著人不同,当他把稿件交出去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他就已经和它告别了。 谈论自己的书,就像父亲谈论离家闯荡的儿子,不是一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