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妖

[德] 富凯(等)
译本序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德国可回溯至文艺上的神秘主义和新教的虔信主义,与狂飙突进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看重非理性的哲学家哈曼(1730—1788)、赫尔德尔(1744—1803)对宇宙的看法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叛。Romantik(浪漫)是从Romanze(抒情性的叙事谣曲,罗曼司,风流韵事)和Roman(小说)那里派生出来的。其实“浪漫”一词中国本来就有,苏轼曾有“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之句,“浪漫”在这里是放荡不羁之意。舶来的“Romantik”其音其意都与本土的“浪漫”甚为契合。浪漫给人的概念是:理想的,空想的,梦幻的,非真实的,虚构的,传奇的,诗意的,夸张的,感情用事的,不拘细节的,惊世骇俗的,也有那么一点儿放浪形骸之意。如今说起浪漫,中外融为一体。 其实人人都有浪漫气质,只是多少不同罢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同为文艺创作中的两大基本方法,其他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大都是从这两种思潮抑或方法幻化派生出来的。浪漫主义方法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抒发,大胆的想象富有瑰丽绚烂的色彩,语言热情奔放,描神状物喜用夸张手法,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都或多或少有某种浪漫色彩。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则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这一时期,欧洲处于大分化、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或者说向现代社会转化的阵痛之中。法国大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整个欧洲,敏感的知识分子顿时失去了平衡,产生了信仰危机和精神危机,浪漫主义运动便是这种危机的反照和产物。德国社会经济落后,资产阶级软弱,又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因而它的浪漫主义别具特色,起步较早,体系庞杂,影响深远。 法国大革命前,德国文学运动从启蒙到狂飙突进都是相对统一的。大革命爆发时,德国绝大部分作家都着实欢呼了一阵子。随着革命的深入,雅各宾专政的加强,罗伯斯庇尔必要或不必要的恐怖日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