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实践版)

[美] 丹尼尔·戈尔曼
《情商》是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它真的能让人相信,要想成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黑幼龙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 推荐序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梅耶博士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博士在1990年首次提出“情商”概念时,他们的论文是这个领域里唯一的一篇;到了2009年,西方心理学界关于情商的学术论文已经发表了600多篇。 2007年,我回国筹建专门从事情商研究和推广的专业机构情智东方时,我在当当网上搜到的有关情商的图书总共有40多本,且大多为编译;短短5年后,这个数字达到了500多,其中就包括情商普及的开山之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丹尼尔·戈尔曼。 “情商”能从象牙塔走入民间,特别是从实验室理论到付诸管理和教育的实践,又进而促进情商研究的学术繁荣,戈尔曼可以说是立了头功。虽然他本人原不是专门研究情商的学者,但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学养给予了他足够的学术理解力和判别力,《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职业角色又赋予了他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文字传播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情商》一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EQ”一词开始在各国语言中流行。2012年年初我在印度行走时,不经意间就在三个地方看到了这本书:新德里市中心的地摊上,长途汽车的中途休息站,以及一座喇嘛庙的书店里。 不仅如此,戈尔曼还是西方心理学对接东方智慧的积极推动者。他曾参与美国顶尖心理学家对佛教喇嘛的深入研究,发起了“科学与佛教的对话”,希望心理学研究能帮助非宗教信众分享到佛教中的智慧,获得更成功的事业和更幸福的生活。这个研究使藏传佛教大禅师创古仁波切很受触动,他甚至提出佛教应当以“一种心理学”的方式进入西方社会。 如果说17年前戈尔曼用《情商》重新改写了“聪明”的定义,以至于当时的《哈佛商业评论》都视情商为“上一个十年里最重要的商业概念之一”;那么,今天的这本《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