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沈家宏
推荐序 与自己和解的智慧 刘丹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在1934年写下的祷告词中有一段文字是我非常喜欢的,也是很多人喜欢的: 上帝, 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予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发现,人们常常有昂扬甚至誓死的勇气一直奋力去改变配偶或者孩子的一些特点,也常常有平静甚至绝望的心态去接受自己的痼疾。但是,却没有区分二者的智慧。 有个妻子,每次遇到大事都强烈期待丈夫出头与人交涉,把事情搞定。在咨询室里,孩子不讲话时,她期待老公把孩子搞定。但是,丈夫却总是如缩头乌龟,要么不讲话,要么百般推诿,抑或直接起身走人。我问她:“我注意到你竭力推动老公去做事情,他根本不动。似乎你的做法一直没有什么效果,可你还是一直这样很辛苦地努力着。你怎么看?”妻子低下头,说:“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 这个妻子一直在做着两件事:第一件,努力推动丈夫改变,虽然没有效果;第二件,接受自己不改变,允许自己总是做没有效果的事情,却不停下来。 我问妻子:“假如有一位预言家能看透命运,他告诉你,你丈夫在做决定这件事上不会改变了。你会怎样?”妻子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着我说:“那我可能会放弃吧。我会让他做点别的事情。”“别的什么事情呢?”我好奇地问。“他陪伴孩子还是非常有耐心的。我会让他多陪孩子学习,多出去运动吧。”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丈夫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身体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假如我们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比较容易停下想要去改变的行动,去接受命运的安排。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不知道。有时候,我们好像是知道一点,却不愿意相信和接受。比如,我们知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却指望“放下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