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罩

[美] 西尔维娅·普拉斯
献给伊丽莎白和大卫 译者序 《钟罩》是美国自白派著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她的小说,和她的才华横溢的诗集《巨人》和《埃里厄尔》一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美国文艺评论家伊丽莎白·哈德威克所说的,普拉斯在美国文学中“作为一种现象,与其说跟爱米莉·狄金森、玛莉阿娜·摩尔,或者伊丽莎白·毕肖普齐名,毋宁说跻身于哈特·克莱恩,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和爱伦·坡之列”。有些美国文艺批评家认为,她跟《麦田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一样,用现实主义笔触,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创作了另一部关于美国青年成长的小说。 《钟罩》最早由伦敦威廉·海纳曼有限出版公司于1963年1月出版,当时作家由于自身对作品的文学价值的怀疑,由于作品的自传性质,它涉及身边周围诸多的亲人和朋友,故而使用了笔名“维多利亚·路卡斯”。 普拉斯1932年诞生于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在波士顿附近的沿海城镇温思罗普度过童年。她母亲是奥地利后裔,父亲青年时代由波兰移居美国,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研究蜜蜂的权威,执教于波士顿大学。在童年,普拉斯就开始吟诗作赋,八岁发表第一首诗歌;她同时擅长钢笔画,并有作品发表。到17岁时,她开始真正醉心于文学。她曾创作45首诗歌,寄往《十七》杂志,均被退回。《十七》1950年8月号终于发表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夏日不再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同月发表了她的诗《苦涩的草莓》。 1950年9月,普拉斯进入史密斯学院学习。在这些岁月中,她按谨严的格式赋诗,并认真记述日记,留心观察世界,集中精力学习写作。她成为《史密斯评论》的编辑,并在《十七》杂志上发表小说和诗歌。在一封寄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她说道,“在这些我似乎拥有的细小的表面的成功背后,是无比的怨恨和自我怀疑。”有一位朋友对这段时期的普拉斯这样评价:“她似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