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美]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
你怎样穿戴,看什么电视节目,或者看不看电视,你吃什么饭,或者什么时间吃饭……这些都是你所属社会等级的指示计! 你属于那个阶层? 图片 机智、挑剔、富于启发性……极为令人惊异并常常辛辣尖刻……福塞尔击中了要害……极富挑动性。 ——《芝加哥太阳报》(Chicago Sun-Times) 一本少见的好书……丰富的历史向度、敏锐的洞察力、刺骨的滑稽,投向美国等级社会的一线强光。 ——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UPI) 悄然的震撼……保罗·福塞尔以他的丰富、密集、富于洞见和批判性使你不得不爱不释手地在一个晚上读完这本书,并且还满怀乐趣。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的格调区分。 ——《中国青年报》 《格调》的风靡一时,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单是作者那种特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就已经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调”。 ——《北京青年报》 正如人们曾经谈论“媚俗”、“品味”一样,《格调》出版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调。 ——《文汇报》 译者序 在经历了如此之多的变迁、磨难和不幸之后,今天,生活格调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个问题吗? 1999年《格调》一书初次在中国出版时,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学术界也卷入其中,其争论焦点就是:这是中国人的真问题还是伪问题?12年过去了,我们似乎仍然没有获得一个确切的答案。一方面,恶俗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蔓延,所有福塞尔在80年代美国观察到的社会等级符号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泛滥,攀爬上财富阶梯顶端的人们正花样百出地炫耀财富,而且形式更为极端。另一方面,由于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在向追求公平和正义转化,人们如果连住房都买不起,还能侈谈生活格调吗? 中国的改变太快,以至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