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的抉择
王明珂
谨以此书纪念一位蒙古朋友
参普拉敖力布教授(1947—2002) 序
多年来,王明珂先生屡次前去四川北部羌族地区调查,根据田野访谈与当地调查,提出具有卓见的报告,久已为同行钦佩。尤其他论述族群之间的关系时,常以“英雄”“兄弟”之类的故事,传达了隐喻的信息。王先生的报告,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道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
本书则是王明珂先生写作生涯中的又一新尝试。他以比较研究的方法,陈述草原与高山两种游牧文化,列举中国北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形地势及其生态条件,决定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放牧经济与由此衍生的社会形态。因为这种差异,而有了两种牧业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王明珂先生的贡献,实已由田野报告,提升到比较研究的理论。他的造诣,又出现了一次跃升!
忝为王明珂先生在史语所的老同事,我当然为王先生的学业精进十分欣喜!欣喜之余,也愿为本书陈述的许多现象,添上读后的感想,聊备本书的附语。
中国北方草原的族群,历史上即与其南方的中国农民,有过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一次又一次,北族组织了强大的草原联盟,挑战南方的大帝国,而且还多次征服了中原的一部分,甚至两度君临中原。在这一类的斗争过程中,北族人口少,掌握的资源也不多,却不仅使中原疲于奔命,更能击败广土众民的中原帝国。在人类历史上,除中国的个案外,波斯帝国与印度也曾遭遇草原族群的冲击,情形并不完全相同。欧亚大陆的印欧语民族,一波又一波,侵入印度与欧洲各处,殖民建国,终于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种成分,也在欧洲发展了高加索族群的文化。
亚欧大草原游牧族群的动能如此强大,是不是意味游牧族群独具特色?我们不妨观察别处游牧族群的情形,作为比较。在非洲东部山谷的马赛人,他们牧养非洲牛,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马赛人的牧群里只有数十人的亲属团体,他们移动的范围并不大,星罗棋布,分散在各处,自古以来,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