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唱片行

[英] 蕾秋·乔伊斯
写给中国读者的话 就像许多事一样,写这部小说也有几个契机,其中之一是一家店,还有一个是失眠。 我和丈夫带着我们年轻的小家庭搬离伦敦,起初一切都十分美好,直到他发现自己夜里睡不着觉。(可能是因为太安静了,我也不知道。)我们试了些常见的偏方,比如喝洋甘菊茶或吃天然药草成分的安眠药,但没有一样奏效。然后,有一天,我们经过附近城市的一家唱片行,决定进去看看。我先生随口说了句他晚上睡不着,老板不久后便带着一张CD重新现身,信誓旦旦地说它能帮助他入睡。(这时候,其他几名原本都安安静静不曾开口的顾客也跟着举起了手,说他们也有失眠的困扰。)结果成功了,真的管用。那晚我先生听了那张CD,真的睡着了。这家唱片行的老板似乎天赋异禀,知道他人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我不知道这个办法对其他客人是否同样管用,但我生性乐观,愿意这么认为。 之后,我们又去了那家唱片行好几次。我先生——对现代音乐如数家珍,但对古典乐一无所知——开始认真地研究起巴赫、舒伯特,然后是叔本华。后来有段时间我们变得相当忙碌,因为要在家庭生活和工作间寻求平衡,与此同时,流媒体音乐也方兴未艾。因此,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再去那家唱片行。 等到我们再去时,那家唱片行已不复存在,门窗紧闭,窗边还躺着些死苍蝇。我们觉得糟透了——好像有什么东西悄悄被夺走了一样。就在那一天,我明白自己必须写下这个故事,将那家店重新召唤回人世。 我不是音乐家,所以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个颇有野心的庞大计划。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必须阅读、聆听所有我找得到的乐曲,结果我错了——因为我最后得到的比较像是一沓文献,而非小说。想寻得我心里那本有关音乐的小说,唯一的方法就是戴上耳机,躺在地上——就像弗兰克让他的客人做的那样——然后用心去听。而且不能在你洗碗或开车的时候听,必须放下手边所有的事,心无旁骛地聆听。现在的生活步调如此快速,我们似乎都已忘了专注聆听的艺术。 于是,我戴着耳机,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