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哲学II: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美] 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
前 言 我遇到过学生家长强迫学生主修商业、生物学,或选修法律预科课程,却不记得曾经遇到过学生家长坚持让学生主修哲学的。当然,从未有人因为贪婪而进入哲学领域,除非他生活在严重的错误理解之中。柏拉图可能因受挫的权力欲的驱使才进入哲学领域,但此后几乎没有人再犯过此类错误。多数学生的第一堂哲学课以此告终:他们对于自己学这门课做什么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概念。他们来上哲学课是因为“哲学”符合课程要求,他们可以方便地把哲学纳入课程表中,或者因为他们还能选上这门课(这门课的选课还没有截止!)。令人高兴的是,由于朋友的推荐或某位特定教师的良好声誉而选修哲学课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我们当然需要优秀的哲学教师。对于不熟悉哲学的人来说,哲学是很难的,而且令人望而生畏。哲学的要点是什么不甚明了,它的用途也不易察觉。哲学的论证总是非常抽象,也很难看出它们是如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尽管哲学工作者通常看上去与世界脱节(正如我的一些学生所说,他们“手中有着大把的时间”),但他们显然非常聪明。并且,他们所宣称的最重要的观点,看起来似乎总是依赖于最微小的区分。学生要阅读大段的文字,有时是整本书,这些书和段落都是哲学家们用晦涩的或者高度专业的英语写成,而且常常还是译本。这样的阅读任务在个人的大学生涯中,除了在文学课中,几乎没有在其他课程中出现过。但是至少小说家还是为普通读者写作的,因为如果谁都读不懂他们的小说,就没有人付钱给他们。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哲学家们似乎只为彼此写作(谁付钱给他们?)。最糟的是,哲学家们喜好争辩。每位哲学家似乎都不赞同其他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所以我们很难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东西,或者是否取得过什么进步。 这些只是哲学教师们所面临的部分障碍。尽管面临着这些障碍,令人惊讶的是,大学校园里仍旧开设许多哲学导论课程,因此任何人都曾受到过主修哲学专业的吸引。有些哲学教师是天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