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文集(第一册)

[德] 席勒
总序 摧毁精神巴士底狱的战士——席勒 今天,我们纪念德国伟大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二百周年忌辰,怀着崇敬,怀着感激,也怀着悲哀和遗憾。席勒英年早逝,只活了四十六年。但这短暂的一生却是不平凡的一生,在这一生中他经历了一次次惨烈的战斗,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其光辉的战果便是留给我们的卷帙浩瀚,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精雕细刻的传世佳作。两个多世纪来,他的作品鼓舞着全世界亿万读者英勇斗争,奋发向上。 一七五九年十一月十日,席勒出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的马尔巴赫,这是坐落在内卡河畔的一座幽静的小城。直至今日,这座小城依然宁静如初,民风淳朴。二十世纪,德国许多名胜古迹毁于战火,歌德、贝多芬在法兰克福和波恩的故居都是劫后新建,席勒故居却是少数未遭兵燹的文化圣地之一。走进这幢两层小楼,看到诗人出生的那间不满十平方米的斗室和那狭窄阴暗的楼梯,不由使人肃然起敬。在这所寒碜的小屋里,席勒和他在部队里充当下级军官的诚实虔信的父亲、慈祥温柔的母亲和他深爱的姐姐一起过着简朴温馨的市民阶级的生活,尤其是母子之爱和姐弟之情使他的童年抹上了柔美绚丽的色彩,这个金发碧眼的漂亮男孩在这里享受着人间美好的亲情。 然而,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的一道命令将席勒从这温情如水的小巢拽进残酷无情的人生的竞技场,从而开始了他从未终止的搏斗。公爵在路德维希堡创办了一所军事学院,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卡尔学院,为他政权的绵延永继培养忠诚驯从的臣仆。公爵下令:他手下的军官臣子都必须把儿子送进卡尔学院学习。一七七三年,小小年纪的席勒离开慈爱的母亲,温柔的姐姐,进到这所“奴隶培训所”。学院纪律严酷,学生不得回家,也难得接受亲人探望,有如一所监狱。然而学校的教学内容却出人意料的开明,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们的思想居然由思想进步的老师公开传授给学生。这丰富的精神滋养,再加上身受的沉重压迫,使席勒心中萌发出反抗专制暴政的火花,这个医学生写出了一部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