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力

姜建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讲述了汉字在日语中千姿百态的用法和趣味。自从汉字漂洋过海在日本登陆,它便在与发源地的共鸣和分野中刻画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生长轨迹。这种别样风格有时是异乎寻常的细腻感性,有时是不厌其烦的引据考究,有时是“接地气”的创造性改造,有时是东西碰撞中的游移取舍,甚至包括令人忍俊不禁的误会。书中充分展示了汉字在日语世界里花样繁多的日常,从人名中的学问,到如何正确地表达夏日里的那一阵晚风。从中,我们既能深切感受语言本身的想象张力,也能读出隐藏其后的那些群体性格与一方历史。 作者简介 姜建强 东京《中华新闻》主编,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会长,“腾讯·大家”等专栏作者;20世纪90年代留学日本;出国前在大学任教多年,后在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担任客员研究员,致力于日本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另类日本史》《另类日本文化史》《另类日本天皇史》《夕阳山外山》《无印日本:想象中的错位》等。 前言 将墓地筑造成“迷路”的汉字力 1 严复。近代中国头号翻译家。 但在中日对译西文的几个关键词上,他却未能取胜。 日译“进化”,严译“天演”; 日译“哲学”,严译“理学”; 日译“经济”,严译“计学”; 日译“社会学”,严译“群学”; 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 结果,汉字文化圈的知识传播,是在用日译还是在用严译? 严译为何未为后人采纳?对这个问题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严复的西文水准不会在日本人之下,他的问题在于跌进了“母语”的陷阱。母语本能地再三要求他再缜密再精致再体察再内化的一个结果就是作茧自缚。而日本人对汉字并不怀母语的本能情结,所以他们相对超脱,放得开,更能驱遣汉字。这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山室信一在《作为思想课题的亚洲》(岩波书店,2001年)中所说:日本创造了上千个日本产的汉字词,它们无一不是在根植于日本文化的汉学修养的前提下诞生的。这段话表明日本人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