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制造业

[美] 苏珊娜·伯杰(Suzanne Berger)
推荐序 制造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马丁·A.施密特 菲利普·A.夏普 “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力委员会(MIT 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在1989年出版的《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一书中是这么写的。当时,美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生产力和质量的危机,在外国企业面前不堪一击。这个委员会在三个大洲采访了几百家企业,对8大主要产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归纳总结出导致美国丧失竞争力的几个关键弱点。而在今天,美国的制造业又面临着新的危机。但是,这场危机的本质和上一场不同,因此其成因和发展的道路也不一样。这场危机的具体表现是,美国的制造业规模和就业人数急剧下降,虽然和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相比,总部在美国的企业在生产力和质量方面并没有落后。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变成了“在这里发明,在那里生产”,苹果公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是否能让“国家生活得好”。一个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是否是经济发展的必需要素?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有三:制造业创造了好的就业机会;制造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制造业是建立和保持创新型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 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时任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 Hockfield)亲自从几个系里挑选了一批人,牵头组成了一个专门小组来研究创新及其与生产制造业的关系。这个小组要探寻的主要问题是“保持美国本土制造业繁荣昌盛是否是美国创新经济的关键”。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Production in the Innovation Economy Commission, PIE)由此诞生。就像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研究一样,这个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也同样是以数据为基础来进行量化的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