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全集(第六卷)

[英] 威廉·莎士比亚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The Tragedy of Titus Andronicus 汪义群 译 图片 前言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生为悲剧《李尔王》作序时(1765)说,许多年前,他读到女主人公柯苔利雅被押进牢狱,遭到暗害,难受极了,从此再没读第二遍。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人间惨剧,尤其是善良无辜的人蒙受不白之冤、遭到残酷的迫害,往往会使人为之心碎,不忍卒读。 莎士比亚的早期之作《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尤其如此。一位幸福的新娘眼看夫婿被两名敌人刺死,自己被拖进密林深处,那两个暴徒轮流在她身上发泄了兽欲之后,又割去她的舌头,砍下她的双手。当她再次出场时,只见本来像鲜花般娇艳的千金之躯,满身血污,像从地狱里逃出来的冤魂……年轻的苏格兰诗人彭斯读到闺秀拉维妮娅遭到无情的摧残时,不禁为之泪下,恨不得把书都烧了。 充满着血腥味的《泰特斯》是一个“复仇剧”,当时很能卖座,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观众爱看这一类相互厮杀、直到同归于尽的“复仇剧”。《泰特斯》演出后的七年间(1594~1601),伦敦坊间先后有三种单行本问世,反映了这一早期复仇剧当时很受欢迎。1614年,班·琼森还提到(虽然不无讽刺地)浅薄无知的观众就爱看这类浮词堆砌的戏剧。 王政复辟时期,文人赖文克洛夫特(Ravenseroft)改编了这一悲剧(1687),却把原作贬为“一文不值”(a heap of rub bish),而且否认这悲剧出于莎士比亚的手笔。十八世纪学者大多持类似看法,认为它无非是一个拙劣的旧剧,最多有几处稍经莎翁润饰而已。直到二十世纪初期,论及这一悲剧,对莎士比亚的著作权持怀疑说的附和者还是很多。否认莎翁的著作权,自然为了卫护他老人家的声誉;这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历来对《泰特斯》的评价如何低下了。 在近代舞台上,这一早期悲剧也很冷落,极少演出。1923年英国著名的“老维克剧团”为了创造把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中所收的作品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