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武玉成 顾丛龙 注
出版说明 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它集抑扬顿挫的音乐、错综复杂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式和真切感人的情性于一身,很快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样式,亦是有宋一代的代表文学样式。 词之于宋,便如诗之于唐,正处在“阴阴夏木啭黄鹂”的全盛时期。一部《全宋词》,收有1364名词人用千馀种调式写成的近二万首词作。 宋词选本,宋已有之。然最具影响者,当数清朝末年人朱祖谋编选的《宋词三百首》。朱祖谋(1857—1931),字古微,后改名孝臧,一字藿生,号沤尹,又号彊村。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四十岁以后专力于词,是清末词坛之大家。所编《宋词三百首》,系与好友况周颐商榷而成。编选中数易其稿,颇费踌躇;出版后又三作增删,如琢如磨。其书民国十三年(1924)初版,选词人87家,词300首。不久即加重订,增入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等11首,删去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等28首,故第二版实选词283首,未足三百之数。后又出第三版,增补林逋《长相思》(吴山青)、柳永《临江仙》(梦觉小庭院)2首,确定为词人82家,词285首。 《宋词三百首》初版七年后,唐圭璋先生以第二版为底本为作笺注,“多历年所”(吴梅笺序语),于民国三十六年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随着唐先生《宋词三百首笺注》的广泛流传,《宋词三百首》之第二版成为最通行的本子。然第二版篇目少而遗珠多,除前面所言苏轼《念奴娇》外,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等名篇亦在删除之列,不免令人生叹。另一方面,朱祖谋作为清末词坛上独树一帜的选家,凡入其眼目的作品,必均有堪当其选的品格。为全面了解朱祖谋的编选标准和审美眼光,为使“三百首”较少遗珠之憾,也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满足三百之数的《宋词三百首》读本,我们将《宋词三百首》三个版本中的入选词章全部保存下来,合为一册,计得词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