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竞争:工业文化与国家兴衰

严鹏
作者简介 图片: 严鹏 生于1984年8月,湖北武汉人,2014-2016年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已出版3部学术专著,对中国机械工业与纺织工业的演化进行了专门探讨,并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国工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清华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专业论文数十篇。曾获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开设有“工业文化与工业旅游”“中国工业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课程。目前致力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层面对工业文化的深入研究。 序 加快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工业文化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既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兴盛,既对工业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工业文化发展重大历史性机遇。 首先,工业化发展新进程需要工业文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2015年起我国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迈入新征程。这个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化,这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文化建设面临新的历史使命:一是大力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等中国工业精神,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推动工业文化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有机结合,丰富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