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岁月,生活(上册)

[苏联] 爱伦堡
文前插图 图片 前言 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版此书之际,我们觉得有必要就内部发行的书籍当年的出版情况再做一些说明。 早在50年代中期,“内部书”已有零星出版,主要为当时在苏联引起争议,而我国认为国内不宜公开发行的作品。为了让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决定只印少量供文宣部门及文化界人士参阅。印刷装帧完全按公开出版书籍的样式,出书后由出版社通知有关方面购买。如1957年出版的《不是单靠面包》(杜金采夫著)。 1959年底,中宣部在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批判修正主义文艺思潮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问题。自此提供这类资料便成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固定任务,内部书的种类大增,编辑部也设有专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1963年年中以后,内部书的包封统一改为土黄色,封底上印有“供内部参考”字样,俗称“黄皮书”。此类书一般定为乙类,印数统一为九百册,有别于当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类灰皮内部书(甲类)。此工作一直持续到“文革”开始,出版社陷于瘫痪而停顿。 70年代初,出版社工作逐步恢复,内部书也开始零星出版,但由于此时正值“文革”中最动荡时期,这类作品印数限制很严。70年代中期,内部书的出版渐趋正常,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停止。 内部书不只限于小说,还包括诗歌、戏剧、理论等方面。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译的刊物《现代文艺理论译丛》就连续出版了十余期。 当时的文艺内部书刊虽然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所用的名称还有作家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书籍的国别不只限于苏联、东欧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涵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其中日本较多,仅70年代就出版了十多种。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结束,粗略统计先后共出版了七八十种。这也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措施吧! 根据出版社的要求,这次出版按爱伦堡在世时出版的九卷本文集的格式,删去了1999年中译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时策划人给每章前面添加的标题。 秦顺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