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考论

李亦辉
序 李亦辉是个老实人,认认真真读书,勤勤恳恳做事,不偷懒,不取巧。他读书很专注,身处闹市而心无旁骛,除读书之外,我还真没发现他有什么其他的爱好。他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封神演义〉源流研究》,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则是《明清戏曲理论中宗元观念的嬗变》,研究领域跨度很大,很有难度,而亦辉都能顺利完成,就可见其用力勤苦之一斑了。现在,他的专著《〈封神演义〉考论》要出版了,这是值得期待、也是值得庆贺的。 从艺术上说,《封神演义》本非上乘名作,但其文化信息的涵容量却十分丰富,又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中最为典型的作品,具有其他小说不能替代的独特研究价值。 《封神演义》既是历史演义小说,又是神魔小说。殷周鼎革、武王伐纣故事的流传走过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很多故事、人物都家喻户晓。不同时代的文艺才华之士争欲一显身手,对故事和人物进行加工、改编、创造,通过多种渠道、用不同的文艺形式,把自己的思想见解融进故事的洪流之中。《封神演义》作为武王伐纣故事的集大成者,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文化意蕴,乃至叙事艺术,都呈现出远比其他作品更为复杂斑驳的景象。这是《封神演义》研究的难点,也是其吸引学人焚膏继晷进行探索的魅力所在。 亦辉的专著名为“考论”,他是遵循了文献、文本、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既以文献考辨和文本细读为基础,又时时以文化的视角观照文献与文本,揭示武王伐纣故事系列作品与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之间的互相关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既注重对基本历史事实的全面梳理,又特别注重对具有转折意义的现象和里程碑性质的作品作深度解析,以揭示《封神演义》及其系列作品的成书过程与文本形态的共性特征。在这两个“遵循”的基础上,又借鉴了一些其他研究理论与方法,比如比较文学、口头诗学、文化研究、接受美学等等,使实证研究具有理路高度,达成了对传统学术话题的现代性解读。 全书分为七章:前四章重在武王伐纣故事的发生及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