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美] 伊娃·霍夫曼
图片 图片 【美】伊娃·霍夫曼 著 胡洲贤 译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理想国译丛序 “如果没有翻译,”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曾写道,“我们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而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回应说,“翻译不仅仅是言词之事,它让整个文化变得可以理解。” 这两句话或许比任何复杂的阐述都更清晰地定义了理想国译丛的初衷。 自从严复与林琴南缔造中国近代翻译传统以来,译介就被两种趋势支配。它是开放的,中国必须向外部学习;它又有某种封闭性,被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所影响。严复期望赫伯特·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能帮助中国获得富强之道,林琴南则希望茶花女的故事能改变国人的情感世界。 他人的思想与故事,必须以我们期待的视角来呈现。 在很大程度上,这套译丛仍延续着这个传统。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图片 前言 就像一个人生命中所有重要抉择一样,引发这个决定的诱因冥冥中早已天定。当1989年东欧的革命开始如一串强烈拨弹的琴弦回响之时,我就知道这是我想要亲自见证的历史事件。 “东欧”之于我,是有着私人联结的强烈概念。我在波兰(Poland)出生,在那里上小学,并接受密集的政治及情绪的早期教育。尽管甫一成年就移民,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波兰,或者延伸来说,东欧,一直是我心中那片理想大地。因为我爱过它,失去过它,也因为与它草草切割分离,因此无可回避地,它就如同一片牢牢攫住我想象力的大地,承载着童年的欢愉、柔情、活力与人性的温暖。 很大程度上,东欧实际上也始终陪伴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