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300年(全2册)

何正斌
图片: 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图片: 牛顿 图片: 《拾穗者》 图片: 瓦特和蒸汽机 图片: 无敌舰队 图片: 哥伦布 图片: 瓦特改良蒸汽机 图片: 莱特兄弟和他们发明的飞机 图片: 达尔文 图片: 发明之王爱迪生 图片: 大萧条 图片: 乌托邦 图片: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图片: 罗斯福新政 图片: 二战三巨头 图片: 田纳西水利工程 图片: 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 图片: 贫穷的非洲 图片: 德国弗莱堡大学 图片: 埃克森 图片: 欧元 前言 (一) 西方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喜欢标新立异,刻意追求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想法。这就使得西方学术界呈现学派林立、纷争不断的局面。经济学说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最使人敏感,因而学派纷争尤为激烈。但是,另一方面,西方人又最具“从众”心理,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不但不反对所谓公理、假设和权威,而且往往以它们为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所以,纷繁复杂的经济思想,也并非无线索可循。 一个主要线索是西方的人文哲学。经济学说最初本来是由哲学家思考的,而哲学家思考经济问题,总是从人的本性这样的一般性规律入手。人有欲望,需要满足,于是驱使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早期的哲学家就是这样看待经济行为动机的。虽然在西方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下,欲望被认为是一种罪恶;但其中的某些牧师,仍然坚持人的欲望并非罪恶,而且,也不能全然抑制。这一思想,到中世纪后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大胆的世俗思想家公然提出“享乐主义”,把幸福与欲望的满足联系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思想,最后发展形成系统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哲学:人的本性就是欲望的满足,欲望则是由物品或效用来满足的,一分财富代表一分幸福。所以,在亚当·斯密那里,经济学不过是追求最大投资利益的“经济人”自发行为的综合;在马歇尔那里,经济学不过是追求个人最大效用的“有血有肉”的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