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解释

王福重
献给 亲爱的罗红、小美、大帅 序 金融是什么? 在传统社会,道德是全部生活的中心;现代社会则是经济社会,经济居于生活的中心。不懂经济即脱离时代,而金融是经济的中心,金融学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遗憾的是,世人对金融经常带有偏见,这是因为中国社会还保留着太多传统社会的观念。 必须说,文学家们对此有很大的“功劳”。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金钱和财富的鄙薄,以及对富人“愚蠢”和穷人“智慧”的描述,这往往能获得读者的喝彩,也仿佛给作者增添了些许正气。 但事实是,愤世嫉俗的文学家,从没能正确地区分人性和器物,因此他们对金钱和财富的指责是武断和无理的,对富人的讽刺是刻薄的,对穷人的歌颂是矫情的。 包括伟大如莎士比亚(Shakespeare)者,也未能正确地认识金钱,他在《威尼斯商人》中对金融家夏洛克和高利贷的讽刺,其实是对商人作用和金融作用的无知。商人赚钱是其德行所在,赚钱就是为社会做贡献。金钱本身更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人性中的恶。金钱不过是一种工具,即便没有金钱,人性之恶也会通过其他途径表现出来。指责金钱,就好比有人用菜刀杀人,就认定菜刀邪恶一样。菜刀是切菜的工具还是杀人的凶器,完全取决于谁把握菜刀,而不是菜刀本身。又好比文人们都喜欢把亡国的罪责加诸美女:妺喜、妲己、褒姒、西施、杨玉环、赵飞燕、陈圆圆之类,这些美女风华绝代,人人喜欢,帝王自不例外,还有近水楼台之便,美女值得歌颂,但亡国实在与她们没有任何关系。文学家们的心理,只能猜测为羡慕嫉妒恨。 金融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打几千年前货币被发明之后,大多数人的生活概括起来,就是“赚钱养家”。 即便是对金钱鄙夷的文学家,也离不开金钱。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藏之于深山,或者敝帚自珍,恐怕都是“立言”,传之于后世。文学家们追求声名,跟他们鄙视的俗人追求金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不同,他们的欲望甚至更强烈,就如唐僧比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欲望大。所以,作品必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