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枝接海花开:俳人笔下的节气与花

[日] 松尾芭蕉 [日] 与谢芜村 [日] 正冈子规 等
译者序 日本俳句以其精炼含蓄的文学体裁,留有余白的语言风格,捕捉瞬间感受的诗化意象,简洁而富有禅意的想象空间,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近年来国内也出了不少俳句译作集,不过正因为俳句简洁和省略的特性,使得译者对原作的见仁见智有了更多空间。 这本小书和迄今为止的俳句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我们两位译者同时以各自的形式和风格完成的译作与原作一道呈现,两种译作互为经纬地对原作进行解读,诚实地体现“诗无达诂”的真理,供列位读者开放式品读。 另外,以中国节气文化为同心圆的圆心,以中日两国和而不同,风月同天的诗句意境为最大公约数遴选俳句成书,旨在体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互鉴境界,是这本小书相较以往俳句集的最大亮点。 因此要说到这本小书的成书契机。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让我脑海中闪过一念:二十四节气文化及相关习俗源自古代中国,辐射东邻日本、韩国,可以说已经成为东亚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中日两国很多诗人、俳人在四季轮回中感受到无限诗情,留下了很多佳作,何不以此为切入口策划一个视角独特的栏目,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呢? 我联系到旅居在名古屋的同门学兄王岩,和他探讨联手推出这个栏目的设想。王岩学兄是日本俳人协会终身会员,有着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人脉。我们二人一拍即合,往来讨论一番后立刻商定了栏目名称及关键要素,并明确了二人分工。 栏目名称就是现在这本小书的副题“俳人笔下的节气与花”。日本四季分明,岛国人对节气变化觉察细微,而每个节气到来时俳人的细腻感受往往又与身边所见花草密不可分。在俳句中,二十四个节气与四季的花草都作为“季语”成为支撑作品的题眼。因此俳人、节气、花这三个关键词就成了托起栏目的稳定三角。 操作环节的具体分工是,我负责构思栏目的整体架构,确定发布平台;王岩学兄负责遴选原句,联系作者等。选定的日本俳人的作品,我以汉俳风格翻译,王…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