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新发展

白重恩 等
编委会名单 编委会成员(以姓名拼音字母为序): 白重恩 蔡 昉 樊 纲 江小涓 隆国强 杨伟民 易 纲 编辑工作人员: 徐 剑 朱 莉 杨 春 第一章 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樊纲 宏观经济学是大家很熟悉的学科,但也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引发各种一知半解的说法。研究经济学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梳理。 从图1-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表现来看,通货膨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基本没有出现,GDP增长率出现一次大的凹沟和两次高点(20世纪90年代初以及2006—2007年,增长率在14%左右);2008年以后,GDP增长率逐步下滑;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GDP增长率造成很大的扰动。202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是5.3%,第二季度是4.7%,第三季度更不乐观。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经济形势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图片: 图1-1 1978—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 一、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任何理论都起源于现实生活,现实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并逐步形成理论。宏观经济学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它起源于经济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大萧条等。 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人类社会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周而复始。市场经济创造出大量的生产力,但是过一段时间,这个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出现产能过剩,引发供求失衡,造成失业和贫困,而失业和贫困背后是企业破产、倒闭。一切经济危机最后都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既然出现过剩,就要消灭一些生产能力,例如我们从历史书籍上和电影资料中看到的“砸机器、倒牛奶”的场景。 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会导致整个市场(即宏观经济)供求失衡?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为什么那么好的生产力却闲置不用,同时那么多人失业?如何解释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早期的经济学家试…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