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影
孙了红
孙了红和他的侦探小说(代序)
从“东方亚森·罗苹”到“侠盗鲁平奇案”系列
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条脉络:一是模仿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的“侦探+助手”的基本组合(福尔摩斯+华生),比如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陆澹庵的“李飞探案”、张天翼(无诤)的“徐常云探案”等等;二是对法国作家勒伯朗所创造的“侠盗”亚森·罗苹的形象与故事进行本土化移植与改造,比如张碧梧、吴克洲、何朴斋等人都创作过以“东方亚森·罗苹”为主角的侦探小说,而在第二条脉络中,成就最高也最为读者所知的就是孙了红和他的“侠盗鲁平奇案”系列。
孙了红是与程小青齐名的民国侦探小说作家,二人并称“一青一红”,早期所创作的侦探小说也分别被称为“东方福尔摩斯”系列与“东方亚森·罗苹”系列。侦探小说作为一种舶来小说,1896年才首次翻译进入中国,因此程小青与孙了红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首次执笔创作侦探小说时,可以说几乎是在面对一个全新的小说类型,其学习、借鉴与模仿的过程必不可少。但作为极具个人抱负与原创性的侦探小说作家,“一青一红”在熟悉了侦探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之后,就各自开始尝试突破西方侦探小说的框架模式,而在自己的侦探小说作品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化元素以及作者个人的才情与风格。
孙了红从早期“学步”勒伯朗到后来试图加强小说原创性的转折点大概是1925年发表于《红玫瑰》杂志第二卷第十一期上的小说《恐怖而有兴味的一夜》。孙了红在这篇小说中虚构了一个自称“鲁平”的蒙面黑衣人深夜里来找自己,并且向自己严肃“发令”说:“凡我将来造成的案子,你笔述起来标题只许写‘鲁平奇案’或‘鲁平逸事’,却不许写‘东方亚森·罗苹’等字样,因为我不愿用这种拾人唾余的名字。”之后孙了红的“鲁平”系列小说就都取名“侠盗鲁平奇案”,而非此前的“东方亚森·罗苹案”了。可见虽然他所塑造的鲁平名字分明还是取自亚森·罗苹的谐音,但他已经明显是在不断朝着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