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史记

徐鑫
作者简介 徐鑫,东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博士后,德国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DSMZ)、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任职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细胞生物学课程。著有《晴耕科研,雨读金庸:从武侠世界看学术人生》。 序言 一个独特细胞群的信息输出 1.缘起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写这本书的初衷,那绝不是雄心壮志。我的写作目的很简单:让学生不抵触细胞生物学。 我在医学院校讲授细胞生物学,历届学生课后的反馈几乎是一致的:细胞生物学难学。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细胞生物学缺少逻辑而显得尤其难。细胞缺少逻辑吗?不。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清楚地解释细胞的起源和走向,但细胞逻辑绝对是生命的关键。细胞的诞生一定符合某种逻辑,不管是基于物理学的热力学定律、信息论的所谓“万物源自比特”,还是细胞的某种独特之处。甚至生物学的英文biology,都是由表示生物的前缀bio-和表示逻辑的后缀-logy组成,可以看作生物的逻辑。顺便说一句,biology一词来自大名鼎鼎的拉马克,他是进化论的先驱。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数学(mathematics),乃至医学(medicine)都没有缀以逻辑之名这个殊荣。那为什么学生会一致抱怨,甚至有些抵触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细胞生物学内容博大而逻辑潜隐不显。 同其他学科相比,细胞生物学更多的是现象罗列,而逻辑微妙难寻。其他学科,例如数学,其逻辑是显而易见的。罗素甚至试图以《数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为蓝本,构建出宏伟庄严又简单的数理逻辑大厦。再比如物理学,由牛顿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撑起了精深而神秘的物理逻辑天空。细胞生物学则不然,由于它是一门还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其呈现方式主要是现象的罗列,现象之间似乎缺少联系而稍显散乱,潜藏的逻辑如青涩的小女孩,“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