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百句(口袋本)

傅杰
傅杰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著有《傅杰文录》四卷(包括《文史刍论》《序跋荟存》《书林扬尘》《前辈写真》〉、《旧籍新书经眼录》等,编有《论语二十讲》、《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王国维论学集》、《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等,参编有《王国维全集》、《章太炎全集》、《姜亮夫全集》、《古文字诂林》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一百五十讲“傅杰的《论语》课”受到听众广泛欢迎。 总序 我们的“传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负担还是资源?这个问题曾经,或许至今仍会引起人们的争议。 在我看来,答案是清楚的。 世上没有纯然正面的或者纯然负面的存在,既有的经验对于当下及未来的价值如何,端赖我们自己的抉择。今天,我们应该都了解,所谓“传统”不是过往存在的一切,而是被身处时间下游的我们在此刻所看取、认同和实践,从而得到延展、生发的那一部分。我们不是被动地承受“传统”的影响和作用,而是在承受的同时,站在我们当下的立场,努力尝试着塑造“传统”。说到底,我们的当下和未来,由我们自己负责,而不是任何过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往的文化传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之中,历史既悠久而绵延,蓄积自非常之丰厚,足以成为我们的资源,供我们弋取、参稽、实践。这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先人们理所应当怀抱感恩之情的缘由。 中华文化的多元丰富,呈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诸方面,而各层面的传统文化当今的存在与价值,容有不同的现实意义和可能前景。物质文明曾有的光辉,已经历了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进步的挑战;制度的构造在空前扩大的时空范围内,处于与不同文明的别样类型持续的协商、通约之中;观念与思想的世界在显示着独特的精神取向的同时,有待更深入的沟通、理解和互融。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走近乃至走进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观念与思想世界的路径,是通过传统的典籍。历代流传至今的中华经典,最为直接而全面地承载了我们的文化。我们文化的历史信息、知识经验乃至聪明智慧…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