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修订本)

关爱和
撰稿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左鹏军 关爱和 朱秀梅 李向阳 杨波  杨萌芽 胡全章 袁进 龚喜平 程翔章 绪论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能与中华民族如此辉煌灿烂而又持续不断的历史文化相比者,确乎不多。在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并自成一体的华夏文明,曾有过极其显赫的过去,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文化与文学。但在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以血与火的野蛮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独立自我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复存在,盛衰更替的内在节奏也随之被打乱。在民族生存危机、传统文化危机、古典文学危机纷至沓来的复杂背景下,中华民族以百折不挠的努力,寻找国家复兴与民族文化、文学的重建之路。古老的华夏文明从此踏上艰难、曲折、坎坷的现代化进程。在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中建构的中国新文学,也同样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再生。如果我们把百余年来中国文学的演进历程,视为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进程发轫于近代。 在全面危机中发生与发展的中国近代文学 全面危机,构成了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背景。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西方帝国主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惊醒了封建帝国的睡梦,把这个封闭已久的封建帝国拉入了开放竞争的近代世界格局。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入侵与经济掠夺,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民族矛盾一跃而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最强呼声,也是全民族每一个个体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这一前所未有的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的生存意识,危机感与忧患感弥漫士林。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无不把挽救民族危亡视为己任。与此同时,随着帝国主义入侵的加剧与深入,进一步加速了死而不僵的腐败封建社会机体的衰落、崩溃与瓦解。封建王朝的统治面临着许多从没有遇到,依靠祖宗成法、治乱经验所无法解决的…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