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编辑委员会
主 任
李晓红 邱 勇
委 员
尤 政 袁 驷 贺克斌 王孙禺 杨殿阁 余 刚
王 灿 赵劲松 欧阳证 宫 鹏 王 晶
编辑人员
徐立辉 雷 环 王戈辉 李晶晶 乔伟峰 王婉莹 黄 蓓
徐 孟 朱 盼 王玉佳 凌斯达 王宇晨 张诗卉 郑 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距离2018年第一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的召开已经过去两年了。在这两年当中,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见证了很多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蔓延,我们是亲历者,至今全世界依然处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是见证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发展,为工程和工程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适逢其时召开的2020年第二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我们是参与者。
2020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华大学共同召开以“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来自世界范围的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蓝天行动”“水环境与水生态”“气候、环境与健康”“可持续技术及全球协作”“可持续化工与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等多样性议题,展开了充满创新活力的全球性对话。
工程是推动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工程教育对科技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面对当代全球挑战的复杂性,诸如全球大流行疾病的传播、公共卫生与健康体系的建立、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应用等,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教育培训、校企合作机制、政产学研用,以及跨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应积极面向基础研发、科技应用、工程实践,充分发挥人才战略支撑作用。
本书内容包括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联盟、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球工学院院长理事会等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