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与建设研究

骆小平
序 潘维 骆小平博士的这本著作来自她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6—2018)的“出站报告”。她的博士后研究卓有成效,获得了北大博士后研究最高层次的“博雅奖学金”。作为她博士后期间的合作导师,我热烈祝贺她的这本著作出版面世。 基于骆博士在北京、杭州、广州三地做的社区实地调研,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大城市的居民社区治理。社区的事有“公事”与“私事”之分。她分辨出的一条重要线索是,从“小事”到“大事”到“出事”又成为“公事”的过程。这个线索为党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提供了方向性思路。而她特别强调的“基层协商”,把群众组织起来,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其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北京卫视的“向前一步走”节目,是展示这种协商的典范,体现了党领导社区居民民主协商。 城市居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大难点。我国乡村人口正在快速变成城镇人口,从21世纪初占总人口2/3,仅20余年就降到1/3。到21世纪中叶,乡村人口降低到10%以下几乎是确定的。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成就。然而,这种快速城镇化也带来城市治理的诸多难题甚至困境。在超大城市里,这种困境更突出。乡村是“熟人社会”,人的行为有天然道德约束,而且乡村也没多少公共财产。但城市工作场地与居民区完全隔离,居民区成为一盘散沙的“陌生人社会”。居民身边有价值高昂的城市公有财富和居民区共有财富,任何一家“占点小便宜”就能“发家致富”。占一平方米电梯厅放鞋子,赚10万元;打地锁占10平方米车位,赚几十上百万元;在一层圈占花园或在顶层建设违章房屋,赚钱无数。在大城市的居民区,而今频见歪风邪气导致的“破窗效应”,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办了“物业管理公司”,公私矛盾变成了“业主—物业—业委会—居委会”的四方矛盾。 谁来组织动员居民,谁来组织和引导居民进行密集协商?为什么我们强调“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怎样理解“党建”引领?这涉及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 毛主席曾与…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