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散文诗

[俄]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散文诗谈片 1877至1882年间,远居巴黎的屠格涅夫于衰老多病的晚年陆续写下八十余则带有诗性与哲理的简短文字,此乃作家人生末岁的感怀与沉思的零星记录,多为对往事的回忆,对所历事物的随感,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其书写形式多为抒情自白和哲性思索。这些随意而成的文字作家本人并不打算发表,只是“以词的圆润和朗声自娱”,但显现其间的那份真挚的情感,深刻的论理,以及艺术上的精雕细琢,对大自然的敏感与独特描绘,构成他生命与艺术的绝唱,也于不经意间为俄罗斯文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体裁,即散文诗。 * * * 《散文诗》是屠格涅夫人生的最后一部杰作,也是其一生创作的独特总结,“像是对屠格涅夫既往作品所作的回应”。就其思想立意,散文诗《玛莎》《菜汤》《两个富翁》与作家本人的《猎人笔记》很是接近,一道揭示“老爷和农民”的关系甚或探讨二者精神世界谁更富有的命题;从《门槛》与《做脏活的工人和白手的人》中我们可以读到小说《处女地》的作家宏旨,后者反映了那个年代革命者与民众之间的相互隔膜与不理解,“白手人”的事业在民众看来只是谁也不需要的暴动,而俄罗斯庄稼汉对民粹派的苦难与牺牲不寄予任何同情,且专等享受革命者的牺牲。其实这种悲剧在小说《父与子》巴扎洛夫与村民的矛盾中也已经得到了预演。同样,从《门槛》女革命家身上我们同时看到《前夜》中“新人”叶莲娜的动人形象,两部作品中的“对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前夜》中的对话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爱情,那么《门槛》中时隔二十年的新女性所追求的则是革命事业,由此显示出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我们看出,及至晚年的屠格涅夫,仍记得文学使命在于“反映时代前进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散文诗《基督》是《猎人笔记》中《活尸》女主人公露凯莉亚基督梦的兑现,凸显其作品中基督教因素的深沉含义;论及自然景色描写,散文诗系列开篇《乡村》分明是《贵族之家》中的大自然复现,与第二十章中拉夫列…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