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

〔奥〕佛洛伊德
导读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并进入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受到了最完备的教育,在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他继续留在布吕克的研究室。1882年他做了医生,他称这一年是他生命的转折点。1885年秋,他离开医院赴法国深造,他一生的奋斗目标——研究神经病和精神分析的事业便由此开始。他对“歇斯底里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他以前,医学界把这种病断定成一种“子宫倒错”的妇女病。弗洛伊德把它诊断为神经系统的病症,并用催眠术加以治疗,在精神病治疗史上掀起一次革命。他发表了著作《歇斯底里研究》,这是精神分析方法的开始。 弗洛伊德创立和发展心理分析理论的过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研究心理治疗方法和建立心理过程的一般理论,代表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欲理论三讲》和《心理分析导论》等;后一阶段主要是把心理分析的一般理论应用到考察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的各个方面,其学说也因此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代表著作有:《超越愉快原则》、《群众和人类的自我分析》、《自我和本我》和《文明和不满》等。 《梦的解析》初版于1900年,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自己认为书中阐述的理论是他所有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此书初版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1930年左右才“震撼了整个世界”。《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科学的基石和其中最艰深的部分,精通于释梦技术的人也就掌握了理解神经和精神症症状、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和宗教仪式的钥匙。 弗洛伊德认为,梦中所见的人物和情景是梦的显象内容,暗藏其中的意义就是梦的隐义。梦的显象只是一些伪装,唯有通过精神分析才能揭示其真情,展露其隐义。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是把个体意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