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锅匠的婚礼

[爱尔兰] 约翰·米林顿·辛格
译者序 卿本佳人,怎奈无尽蹉跎,成粗妇。粗野便罢,何故作弄高雅,羡圣人?人世一遭,世人形形色色本无差,百年一瞬,归墟故里皆黄土。然不耐本分,天马行空,妄念求得圣意,周身皮囊浣洗一翻便可仙去,终只得徒增笑耳,厚颜掩面而去。 在辛格创作时期,补锅匠与神父乃是爱尔兰当地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与人物。补锅匠身份卑微,靠着给人补锅子为生计,常常漂泊不定,小偷小摸地混杂着艰难生活。而神父则颇为圣洁,享受着世人的敬仰,作为上帝的仆从传递神的旨意,生活自是潇洒肆意,凌驾于众人之上。 在本剧中,辛格本着其以生活为创作源泉的原则,以女主人公补锅匠萨拉毫无信仰却欲求神父帮忙举办天主教婚礼为主线,把原为平行线一般的两种人物归在一处,使其产生交集和碰撞。卑微与高伟,粗俗与尊贵交互作用冲撞,其效果竟令人意想不到的绝妙,闹剧的成功收场最终亦颠覆性地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译者读着,品着,译着,美着,不由时时抚掌大笑,拍案叫绝。剧终之时,剧中人物的嬉笑怒骂仍常常萦绕,三日不绝于耳。于是便倾尽气力,将这精彩连连美好之至的剧作一一细作斟酌落笔,虽不能字字珠玑,然愿不负原文之魅力,将其颜色展现于世人面前,一同品读赏析,快乐与共。 序言 本剧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从法语的意义上而言——不是说剧目的主题涵盖着严肃的问题,而是从剧目本身的旨趣来讲,其扎根于我们的想象力之上,并不十分容易去界定。我们去剧院观看表演时,不应像去药剂师那儿或酒馆那般目的明确,而应该仿若参加晚宴,享用美食的同时还享受着快乐与兴奋。戏剧发展至鼎盛之时,在西班牙、英格兰、法国剧目表演几乎皆是如此——虽然戏剧在发展的初期和晚期趋于说教——在如日中天的那些年头,剧院里总是充斥着令人们忘却丑陋与不堪的麻醉品,音乐剧带来的如痴如醉的感觉亦常常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这就好比交响曲,本剧并不旨在教育或是论证什么。分析家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们运用的系统,很快就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