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爱尔兰]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小说《牛虻》在中国 (代译序) 一、《牛虻》如何来中国? 在老一辈中国民众的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的年代”。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岁月里,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为满足怀抱宏伟理想、热血澎湃的青年读者的阅读要求,中国出版界连续不断地推出一大批苏联的革命读物,其品种之齐全,发行量之巨大,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也造就了中国出版史上一道神奇的景观。 在这一波堪称为“红色经典出版热”的浪潮中,有一位名叫李俍民的青年译者也参与其中。他曾经翻译并出版过描写苏联卫国战争英雄的作品《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以及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为传主的传记《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早在30年代,李先生就对当时已然风靡的革命成长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烂熟于心,并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被其他人物称为“牛虻同志”这一细节感到大惑不解,由此而产生了一探“牛虻”究竟为何义、牛虻究竟为何人、《牛虻》一书究竟为何书的念头。于是,他设法在旧书摊上找来由苏联两家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两种不同版本的《牛虻》俄文译本,在比照阅读之后,他发现两个译本对原书内容删改甚多,且错译漏译层出不穷。于是,李先生决定参照原书作者埃塞尔·莉莲·伏尼契(EthelLilianVoynich,1864—1960)的英文原著,将《牛虻》全书忠实地翻译成中文,以飨热情期待中的广大中国读者。 未料,此书的出版却一波三折。年轻的译者最先把《牛虻》译成中文的信息报告给当时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出版社,不久即收到出版社拒绝出版的通知,原来当年的出版计划已经排满。正当《牛虻》译者对该书的出版事宜深陷绝望之际,出版部门却收到为数可观的读者来信,在这些来信中,人们纷纷要求出版社尽快出版《牛虻》中译本,以满足他们迫切的阅读需求。于是出版社不得不再次联系译者,并要求译者对译稿进行重译和改写。1953年7月,北京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所出版了小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