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精神

何兆武
再版前言 此次修订再版,遵照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意见,附录了一些选读,以供有兴趣的读者选阅。另外,文字上也做了个别的改动。因为原本是向非专业的同学们所作的三次简单通俗的即兴讲话,所以其内容并未深入涉及哲学本身的问题,目前也无从再进行一番根本的改写。这是要告罪于读者的。 初版和再版均承清华大学出版社周菁和岳秀坤两位编辑的大力操持和赵丽明教授、彭刚副教授的多方协助,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作者谨记 2003年春 清华园 此次2010年插图修订版,又承清华大学出版社多方协助,并此致谢。 作者 2009年6月 前言 这本小书原是去年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本科同学所做的三次讲课。要想在课堂上的三节课中,就把西方哲学向非专业的同学做出一份简明而概括的介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出于这种考虑,我就有意把有关哲学本身的问题压缩得很少,乃至太少;而相形之下又把一般的历史背景谈得较多,乃至太多了些。 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讲课内容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印行成书,以供同学们参考;而出版社方面则要求每册应达到一定篇幅,否则难以成书。但本课程仅有三讲,写成文字不过七八万左右,于是又附以有关的几篇文字藉供参考并充实篇幅。 本书是由陈晶、陈颖飞、陈倩三位同学根据录音整理的,由彭刚副教授修订成为目前形式,中文系赵丽明教授安排了全部课程。谨此致谢。 何兆武 2003年3月12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讲 西方哲学概述 这门课讲三次,实际上是概述的性质,并不是一门整课,因为一门课要讲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现在我们只讲三讲。我考虑这三讲应该怎么讲,恐怕只能等于是一个概述的性质。特别是我希望和大家能够有一个交流,所以一次两个小时,一个半小时我讲,半个小时大家提问题,免得像是灌输一样。如果灌输就意思不大了,教科书上都有,没有必要老师在这里灌输,所以最好是有一个交流。我想把这个课分成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