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的故事

宫竹正
引子 19世纪初,一位荷兰商人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仔细地察看着一箱来自日本的瓷器。突然,他发现在他刚刚从瓷器上剥下来的包装纸上,有一张神态生动传神的美女头像。商人随手翻检了一下他面前的包装纸,结果却使他大为兴奋—大多数的包装纸上都印有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图案,洋溢着浓郁的东方风情。自此之后,商人开始留意寻找类似的版画,由于价格低廉,他的收藏很快便丰富起来。当他第一次在私人圈子内举办展览,陈列并展示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时,所有人都不禁为这些以线条勾勒、色彩平涂为特征的佳作啧啧称赞。这些作品便是后来令欧洲画坛产生巨大震动的浮世绘。 所谓“浮世绘”,是指日本江户时代以描写风景和百姓风俗为主题的彩色版画。浮世,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 浮世绘在现代之所以受到关注,很大程度是由于它对西方印象画派产生的巨大影响。当19世纪初浮世绘传入欧洲时,大量运用流畅优雅的线条、明快鲜活的色彩以及二维的空间构成,在莫奈、德加以及梵高等一批欧洲画家眼中,无不构成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它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因为自摄影技术出现之后,向来强调写实的西方传统绘画似乎惟有面对消亡的命运,仅用1秒钟拍出的照片远比任何一位伟大画家的作品更加写实。浮世绘的出现及它所带来的启示使一切发生了改变。 但是,除了浮世绘在西方世界惊若翩鸿式的出场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更不要说浮世绘背后潜在的社会力量的发展和激烈角斗。人们应该意识到,浮世绘的内涵并非只是歌舞伎演员、艺妓、茶社、春宫画和色情业的代名词,它经历两百年的发展,并不断突破绘画技法和印刷技术的局限,极其鲜活生动地描绘和记录了江户时期日本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加重要的是,浮世绘是应和商贾市民等大众需求而出现的,它的兴起和流行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