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2014年下半年合订本

虹膜出版
电影的第一重属性是科技,第二重属性是商业——这个结论主要是得自它的起源过程。电影的摄影和放映机器,及附属的感光材料的发明,都是科学实验的结果,而科学家从事实验的主要推动力,是为了实现复制现实的梦想。而当科技上的准备成熟后,商业力量迅速介入,不论是爱迪生的电影视镜,还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机,他们都在想办法让电影成为大众娱乐消遣的工具,一种消费的对象。 因为大多数电影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商业性,我们必须理解它在艺术上很少能达到绝对纯粹的状态,有时候是酒掺水,有时候是水掺酒。那么如果将一部电影的商业属性推延到极限,会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呢?我想《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应该会很接近所要的答案了。 这部电影在故事上其实完全没有诞生的必要,连导演迈克尔·贝一度都对这个系列失去了兴趣。但是没人会拒绝送上门来的轻松钱,《变形金刚》现在就是全世界电影界最会下金蛋的那只母鹅。 《变形金刚》和一般的卖座franchise的区别在于,它对「创作」几乎没有要求。漫威的各大系列不会是这样,哈利·波特不会是这样,《阿凡达》当然也不是。在这个意义上,能和《变形金刚》相比的大概只有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和《私人订制》了。冯小刚和迈克尔·贝唯一需要动脑筋的地方,是如何把多达数十个广告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再往这个由广告构成的骨架上填充所谓「剧情」。 《变形金刚》在中国的观众消费模式也与大多数商业电影不一样。绝大多数人并不求在影片内部获得一种情绪上的投入,他们几乎不会为片中任何一个人类角色焦虑、感动或紧张,那么对机器人角色呢?的确有相当多观众会为擎天柱在银幕上出现而激动,但我非常怀疑这种感情是真的因为银幕上那个擎天柱而产生的。我的看法是,很多《变形金刚》电影的支持者并不是在支持这部影片本身,他们支持的是一个宏观的、凌驾其上的变形金刚宇宙,这里面涵盖了当年那部动画系列片、各种正版盗版玩具,以一切与变形金刚有关的怀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