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要不要点本书?

雅君
这本书是我过去三年在《Vista看天下》写下的部分书评的合集。 还记得当时去《Vista看天下》面试时,主编李红平老师问我,为什么想做文化记者? “因为想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那时我心里想的是,自己本来就喜欢看书,如果做了文化记者,看书就会成为工作的一部分,看完书然后写书评,不仅能满足阅读欲,还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后来熬夜写稿,甚至在办公室和衣而卧,再想起“想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这句话,多少有点百感交集。 好在有句话或可供宽慰:能让你幸福的事物必定也会令你痛苦。 不管怎么说,写书评给了我一个毫无负罪感地看闲书的理由。往往写一本书前,我会理直气壮地再看一二三四五六本相关的书。 回头翻看自己评论介绍的书,食材多样、荤腥不忌:有谈政府管理毒品历史的《上瘾五百年》,也有多方位展现日本AV发展历程的《日本AV影像史》;有流浪欧洲的台湾姑娘写的《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也有奈良美智的自传《小星星通信》,有疯得千姿百态的《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也有被称为当代《魔戒》但在暗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 这些书,如果有共同点的话,大概就是有趣吧。 虽然读过、评论过,书中内容多半还是忘了,却总有零碎片段不时从脑海里跳出来。 比如漫画《深夜食堂》里的一个画面:突然停电的深夜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西瓜边讲鬼故事,蚊香在角落慢慢烧着,风铃被风吹得“叮铃叮铃”…… 比如,奈良美智的纪录片里,一个七岁女孩给美智写了一张小纸条,“悲伤时,想大声喊你的名字”。某些夜晚和清晨,这句话反复在我心里浮现。 比如,《婚外》,这本讲述了许多婚外恋情、撒谎花心劈腿出轨的纠结男女的书里,也有温馨故事:种族隔离时代的美国,白人男子约翰逊毫不掩饰地和一位有色女人生活在一起,并不顾众人侧目和对自己从政的影响,公开宣称,若非法律限制,早已娶她为妻。 比如为写J·K·罗琳的新书《偶发空缺》书评,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