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刺刀(上、下)

徐晨达
上卷 1 恶战来临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九月十四日上午,赣北会埠东北八华里的无名丘陵高地上。 这座小山是守卫会埠的中国军队六十军设在主防御阵地外的最为重要的几个制高点之一,这一带都是丘陵地貌,穿行其中的道路狭窄而复杂,很不利于大规模的部队行军活动。这个小小的山头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遍地都是接近半人高的杂草以及沙砾石头,山体为风化岩石构造,没有直接的公路可供上下山。山顶处众多两米多高的裸露的巨岩,便于守军建立防御工事。山头的四周是一段比较开阔的平地,从山顶可以封锁住山脚下唯一的一条蜿蜒曲折而过的公路。 陆蕴轩正在指挥着一队国军士兵在阵地上挖掘着战壕,并在阵地正面布置一些针对日军步兵的地雷。忽然陆蕴轩似乎听到了一阵隐隐约约的隆隆声,他手搭凉棚向着阵地前方的那条满是沙尘的土路看去,赣北山区的晨雾导致远处的地平线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除了几座小丘陵那朦胧的身形外,阵地前方一切如常,没有任何变化。他转过头去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让弟兄们再加把劲,把战壕再挖深一尺。”随即又从身边的小跟班张朝才手中接过望远镜,向着阵地前方的那一片开阔地仔细看去,他是个仔细认真,甚至有些较劲执拗的军人,同时也是个从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就从黄埔军校毕业,经历过徐州会战、淞沪会战的老兵。军校里的学习以及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枪炮之中的洗礼,让他明白小心谨慎是军人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也是他能够活到现在的最大的资本。 陆蕴轩是国军十九集团军第六十军暂编第一师四十九旅独立团二营一连上尉连长。他奉命率领一连共一百四十四人外加会埠保安团一个小队(相当于半个排)二十六人,共计一百七十人防守独立团侧翼阵地的这个三四十米高的无名丘陵阵地。而他们独立团的任务就是就地设伏,阻击从奉新前来,给进攻会埠城北的日军一零六师团的第二旅团第一步兵联队进行补给的一支补给车队。而他们连队的任务就是绕过日军步兵联队的正面,从侧面阵地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