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

董守义
写在前面 据说,电影界在经历了三十几年描写人物的单一性之后,正在转向描写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人物行为的立体化。我们的史学传记是不是也应如此呢? 历史人物当然也是人,他也有多元的性格和立体的行为。 奕䜣,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大名鼎鼎的恭亲王,既是当日中国最反动最保守的社会集团——皇室的骄子,又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他既在竭力地扶植和挽救大清江山,又在瓦解和破坏它的根基;他既忠于咸丰帝和慈禧太后,又经常与他们牴牾和争吵;他标榜礼义,却又疏于礼仪;他热爱并精通中华文化,却又热情地迎接世界工业浪潮的到来;他深深地热爱祖国,却有时又放手出卖主权。 在他的性格中,有傲岸,谦卑,坚强,妥协,狡猾,幼稚,诚恳,好奇,平易和孤独。他喜欢迂回曲折,却又百折不回。 单一性的主题固然能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但生活中的人本来就具有多侧面,怎么能一言以蔽之曰:好或坏? 我不想充当历史的判定者,只是尽我所知,把他的历史呈献于亲爱的读者面前。 不能说我写的都是他的真实的历史,因为,对于他的研究刚刚开始。 董守义 第一章 竞争皇帝的宝座 奕䜣生长于帝王之家,深得父皇的喜爱。由于满洲的习俗,他不但佑文,而且尚武,可以说是文武兼备。如果根据个人才质,他很有可能被确定为帝位继承人。然而,在那讲究作伪的时代,他落选了。 一、道光皇帝的宠儿 爱新觉罗氏家族自从世祖顺治帝元年入主中原以来,在北京紫禁城内居住已历二百馀年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帝王之家,天下第一家。 这个大家族仅在紫禁城一处就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有房屋九千多间,建筑面积达十五万平方米。这还不算圆明园的别墅,热河、沈阳、南京的行宫,遍布于各地的皇庄……从原则上可以说,整个中国都成了这个家族的私产。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时(1833年1月11日),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紫禁城内启祥宫后院的乐道堂却灯火辉煌,宫女们的忙乱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