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挫折

〔美〕格雷格 · S · 里德
图片 前言 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世上有这样一些故事,人们会彼此传颂,也会代代相传。无论我们怎么称呼它们,智慧的箴言也好,古老的谚语也罢,还是神话或民间故事,它们都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跨越种族、区域及国界。虽然这些故事有着不同的主题,但每个故事都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再也没有其他故事能像它们一样引起那么普遍的共鸣了。 1859年,苏格兰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Samuel Smiles)写下了第一本关于成功的书,并取了个很合适的名字:《自助》(Self Help),以寓言的形式教导人们如何取得成功。这本书为后来者奥里森·斯威特·马登(Orison Swett Marden)及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拿破仑·希尔是现代成功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也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发现,在他所处的时代,最卓越的靠自身力量成才的人——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及亨利·福特(Henry Ford)——都是因为做了同样的事才取得了成功。 在过去的150年间,致力于探索成功之路的思想家们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有一种特质似乎是通往所有伟大成功的关键,即坚持不懈。正是因为坚持不懈,乔治·华盛顿·戈瑟尔斯(George Washington Goethals)在前人屡遭失败的情况下建成了巴拿马运河;也是因为坚持不懈,爱迪生才能成功发明电灯泡;还是因为坚持不懈,亚伯拉罕·林肯战胜了伤心绝望,走出两次生意失败和八次公职竞选落选的阴影,最终成为美国总统。 拿破仑·希尔这样写道:为什么大多数人在40岁之前积累不下财富?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必须经历失败和逆境,并越过足够多的障碍,才能获得积累财富的知识。 因此,只有那些在自己世界里坚定前行,并且善于将挫折转化为机遇的人,才能在历史上留下烙印。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想到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