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刘瑞琳(主编)
图片: 1994年2月世界文学史课结业聚会,我们给木心买了蛋糕。那一天不是他的生日,他也不愿过生日,但我们围着他,看他开心地切蛋糕。——陈丹青 我与你们,分明隔着两条代沟,父辈,祖辈……但曲腿一跳就跳过来了!我们肝肠如火色笑似花。文学,艺术,文学家,艺术家,作者和读者之关系,都是“忘年交”,两者相隔百年千年,可以一见如故,譬如“诗三百篇”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夕何夕”。 我的文章与我的读者是同年龄的。我写这些书时,他们还刚出世。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开始寻找我的书,而我的书也眼巴巴地鹄候着他们——这意象很诡谲,而感动了我麻木的心:我的读者未必理解我的书,我的书也未必理解我的读者。 缅想我的读者,如海宁观潮之感。 新的时代,新的青年,使我蛰然心喜。 我的读者属于我的晚辈,而属于孙辈者更多,是则隔两代也。 上海美专、杭州高中、上海浦东、工艺一厂、美国纽约,我教过五代人。 来吧,年轻人,我们唱歌跳舞。 ——选自木心遗稿 编辑的话 每年2月14日,是年轻人记得的一个日子。在木心读者的记忆中,这一天,正是诗人的生日。他离开我们三年了,本社《温故》又到了推出纪念专号的日子。 最近有位青年音乐人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谱了曲子,亲自弹唱,播出后,不胫而走。木心先生也曾经作曲,但生前从未被演奏,更没有人为他的诗谱曲,现在,他的读者唱出了第一首木心的诗歌。 本期专号共分四辑,每一辑篇首,我们依循往年的体例,摘选木心遗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与专号中的众声喧哗构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对照。本期选用的图片也大致是此前从未发表的。 开篇首辑,披露未经发表的木心作品——应世界文学史讲席的学生们再三恳求,自1993年3月7日开始,木心破例谈论自己的作品和写作之道,持续讲了七八堂课。这部分讲述的笔录约两万多字,不见于《文学回忆录》,最近,经与陈丹青商议,本社决定春节后出版。现将木心有关散文《九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