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伦敦
[美] 珀西·波恩顿
译后记——杨楠
《笔尖下的伦敦》是我参与译言古登堡计划协作翻译的第一本书,因此我对这本书本身以及翻译过程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甚至可以说,若是我今后选择翻译作为一条人生路,无论是主干道还是众多岔路之一,《笔尖下的伦敦》一定是它的起始点,而且,颇为幸运的是,虽说万事开头难,但这样一个开始却令我享受其中,回味无穷。
说来惭愧,我从未系统、专业地研习过文学史——它恰似卷帙浩繁的书海,而《笔尖下的伦敦》竟是我翻开的第一页。对我来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由于《笔尖下的伦敦》这本书本身的知识性较强,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的八卦心理,因此阅读和翻译都给我带来了相当丰厚的收获,而学习知识的过程,偶有苦痛——对于自身的无知、倦怠——对自身吸收与理解能力的考验,却自始至终都是幸福且充实的。当完成译文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的感想简单却又执着:深邃的文学,我要尽可能地与你更多地交谈,让这个以原创为终身大业却在起步于翻译的人能够好不心虚地成为属于你的一份子;美妙的伦敦,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带上已经在翻译的过程中深入脑海的地图,与你约定在未来的某日,亲身感受你那销魂的气质,文学的、艺术的,以及其他。
负责人郭欣是我最想感谢的人,如果当初没有被选为译者,我想我未必会执着地把“译言古登堡计划”的网址收藏在浏览器里,每天习惯性地刷——这俨然已成为一种强迫症,也正因如此,我没有漏掉此后的每一期选题、每一本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报名参加了几乎所有感兴趣的项目,并且陆续加入了另外几本书的翻译工作,这是后话了。在翻译的过程中,郭欣的敬业和认真让我觉得非常踏实。我本身是个敏感且多疑的人,自己的译文总有自觉不妥之处,而有了郭欣为全书把关,我简直是卸下了心头所有的负担。还有最后的格式调整,特别是译注的部分,我望着自己占全书篇幅四分之一的内容,就已经在心里生出高不可攀之感,而郭欣一个人完成了后期所有我甚至不敢想象的工作,…